脱离思维的束缚,你就获得了自由
2017-06-20 10:07:18 sll328000 小娃子网 www.xiaowazi.com

  1、

  很多人持一种观点:读书一定要读经典。比方说美学著作就一定要从黑格尔的美学读起,读历史就一定要从《史记》《资治通鉴》读起···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读书是培养自己性灵的一种方法,不是搞学术,所以读书最有价值的节点,是那些用人性力量激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某个领域探索兴趣的书,而不是那些所谓经典的书。知识获取就是自我价值生产的一种方式,这种生产和其他生产一样,低成本高效率才是王道。阴道整形术

  2、

  读历史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读故事,看热闹。第二种境界是评人物,谈是非。第三种境界就是把具体的人和事都放回到原来的处境中,尿道炎有什么症状然后去体察人物在具体格局下的无奈和悲怆。谈到这里,才算读出一种历史的欣慰。这个时候,所谓的是非已经不重要了。

  3、

  刘邦和秦始皇居然是同一代人,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很惊讶吧。在我们的认知框架中,一个是秦朝的开国君主,一个是汉朝的开国君主,总把他们看成是两代人。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在内)是在一个非常僵化的知识传承体系里面成长起来的,这个框架稍变动一点,我们重新看到一个知识世界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换句话说,知识本身没什么问题,而是我们脑子里装知识的那个架子出了问题。宫颈疾病

  4、

  观察历史人物的时候,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评价上搞什么三七开,基本上我们就还没把这个人搞懂。比如牛顿,24岁的时候就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的重要贡献都做完了,后面六十年他跑去研究神学、炼金术什么的了。所以有人就把牛顿三七开,说晚年堕落,但总体上还是不错等等。其实这是根本不了解牛顿那代人,才得出来得很偷懒的结论。所谓三七开、辩证法是一种非常粗鲁的思维方式——看起来面面俱到,而实际上是没有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解框架。

  5、

  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人性的复杂性。《后汉书》的编写者范晔起兵造反被杀,因为他参加皇族夺权活动失败了。所以历史上的范晔其实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当时时代里权利大网的一个普通节点,另一个身份才是名流史册的大学者。再比如说苏格拉底被雅典人判了死刑,我们通常理解为是暴民政治对思想家的迫害。但是真相其实就是在当时的雅典人看来,这个家伙实在是招人烦——普通雅典人才不关心苏格拉底有什么思想呢。医院动态

  6、

  读历史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相,因为历史没有真相,绝大部分历史在它刚发生的时候就已经被歪曲了。比如说北宋神宗一朝的实录是由当时几个著名的文人修的,写的过程中就吵成一片,黄庭坚说:照你们这么写就是拍马屁!陆佃就反驳说:如果照你们那么写就是诽谤啊!即使作为原始记录的实录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写才符合历史真实,后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历史的真相呢?读历史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揣摩人情。我们只能活一辈子,读历史却可以在他人的生活中活一遍,体察他人的处境、困惑和哀愁,这才是乐趣所在。

  7、

  曾国藩在带兵打仗之后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古人写的兵书战策往往都是骗人的。比如说司马迁在史学家当中已经算是比较靠谱的了,成功案例 即便如此,他写的很多战争记载也不可信。例如《韩信传》当中有一条关于木罂过河的描写,就是让士兵抱着木头瓶子过黄河。曾国藩实地到那段黄河一看,怎么可能过得去的呢,完全是古人的想当然。亲自参与一次战斗之后,那些文人的描述战场上的情况就已经和事实不相符了,更何况古代的那些文人还是辗转在别人嘴里听说的,所以真的名将不怎么写书,写得出很漂亮的兵书的人反而不可信。

  8、

  有一种历史决定论认为,从战略层面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定会爆发的,不管谁掌权都一样,不管导火索是什么都一样。我们可以从后向前地预判未来,但是如果一切都命中注定,人类的尊严何在啊?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不要相信什么历史注定,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得到我们这一带人想要的未来。

  9、

  历史的所有意义都在于细节当中。如果抽出细节,只剩下条条框框,那就成了教科书,实质上是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教育的。专家答疑 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1914年的6月28号,奥地利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而引发的,可是从这一天到8月1号,大战全面爆发,其中还有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欧洲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样的目标都做了哪些的努力,这才是历史的细节,可是我们通常都不知道。

  10、熟悉历史的作用不是指导未来,而是让我们获得自由。比如钻石象征爱情这事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是如果追溯历史的话,这个概念不过才一百年,而且是通过打广告才让我们相信的。知道了这段历史你和你的爱人就可以摆脱商人给你下的圈套,不需要钻石来证明爱情,你就获得了自由。读历史就是让你有本事一眼看穿那些人类的共同想象,回到世界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