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很难让人相信,但这却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2017-07-05 11:56:10 sll328000 小娃子网 www.xiaowazi.com
2 夏洪祥的顶头上司名叫张文科,金实投递支局局长,47岁,是一位从业20多年的老邮递员。多年的邮递员工作经历,造就了他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讲起话来声如洪钟,干净利落。 金实投递支局的邮递员们,是10多名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为局长的张文科除了日常的工作安排以外,权威专家常在休息时间听取下属们对工作的意见与看法,或者只是单纯地听他们发发牢骚,诉说各自工作中遇到的不快。 “我很护我们的邮递员,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辛苦。”采访当天,因为自己的一名下属在外面受了委屈,张文科亲自跑到对方那里,据理力争。最终为下属讨回了一个公道。 遭人误解,是邮递员们“躲都躲不掉的噩梦”。 日常投递挂号、快递等邮件时,常遇到收件住户不在家中的情况。当邮件首次送不到收件人手中时,邮递员一般都会在住户楼下的单元门上张贴“通知条”,目的是告知对方邮件已到,无须担心,等到邮递员下次投送邮件时,将会再次进行邮件投递。 “总有一些闲人,看到通知后就顺手撕下来看看,然后丢掉。收件人本人没在家,又看不到通知,就会把无法按时收到邮件的责任怪罪于我们。”张文科说,比起他当年做邮递员的经历,现在投递邮件的大环境可谓“奇差”。 2012年09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投递包裹和挂号信时,邮递员就必须联系到签收人,因此只能一家一家顺着联系。张文科所说的“奇差”大概就是:物管对本小区住户的邮件爱答不理,认为这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新建的时尚住宅小区里严重缺乏信报箱等配套设施,邮递员进入小区后不知道该怎么把信件交给收件人;部分小区甚至不允许邮递员进入小区投递邮件…… 在夏洪祥负责投递的金实片区里,绝大多数小区内没有设置信报箱,邮递员哪怕已经抵达收件人所在小区,却不知道该将邮件送到哪里。精神病带来什么危害 “我们去小区送信,更多的时候,邮递员得恳求门卫帮忙接一下信件,然后我们自己出钱,买一些小黑板放在那里,自己写上收件人的名字,好让对方进出小区时能及时看到并留心去取。”张文科的话语中充满无奈。 3 上世纪80年代末,张文科以复转军人的身份进入邮电系统,从事邮递员工作。精神病的危害性 “想当年,能进邮电系统工作,感觉自豪得不行。”张文科记得,他初进邮电系统时,偶尔会碰到熟人问他“在哪儿上班”,他总会自豪地回答:“邮电局。”这样一问一答后,通常情况下,问的人总是一脸艳羡。 当年,能在邮电系统里上班,是大多数人求之不得的事情。想在邮电系统里谋得一份临时工,都需要过硬的关系。“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内部系统的熟人介绍,根本进不来。” 在张文科看来,当年,昆明大街上连骑自行车的人都很少,可他却能骑着单位配发的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转。精神病的病因 张文科说,年轻时的自己只是受一种爱好攀比的心理驱使,工作本身能带给他一种优越感。他记得,当年他在邮电系统的工资收入“比银行还高”。 从工作当年的52元月工资起,张文科的工资一路上涨,“那个时候邮电局的效益很好,而且每年工资都会增加。我们邮电局职工拿的工资,比其他单位的要高出10多块钱。”这多出来的10多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年,张文科不少朋友的月工资也就20多块钱,而他自己每个月的全部花销也就19块钱左右。“精神病的发病因素是什么那时候的19块钱足够我一个月的生活了。你想想,10多块钱是什么概念。” 2012年09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邮递员正在整理报纸报刊,每天这样的动作都在不断重复。除了收入优厚,那时日常的工作与“投递环境”也让张文科感到满足。 早上8点上班,11点左右完成邮件投递;下午2点上班,5点左右完成邮件投递。骑着配发的自行车,张文科在自己负责的片区,轻松完成着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固定工资以外,日常投递邮件时,只要不出现投递质量上的问题,到月底一般还会有8元钱的奖励。 “那时候的信特别好送,去了院坝大喊一声收件人的名字,院坝里的人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收件人,只要知道来信是给自己院坝里的人,肯定有人出来代收。” 那时候,张文科负责投递的是胜利堂片区,“我每次去一个院坝送信送报时,只要站在院坝里大喊一声,总会有人应声。”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以前,同住一个院坝的住户们,时间长了总会相互交流,进而彼此之间熟识,甚至连别人的家庭情况也清楚知晓。而如今,对门住了多年的邻居,可能连几句话都说不上。 “那时候人情味很浓,给人家送信,他们一般都会抓点瓜子、花生、板栗给我。碰上给单位送信,比如我以前送粮食局,逢年过节,他们自己单位内部发的福利还总会想着给我留一份。”到了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很难让人相信,但这却是张文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