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健品的骗子,都比你了解你父母
2017-07-27 09:50:16 sll328000 小娃子网 www.xiaowazi.com
前几天去朋友家串门,见她一张脸拉得老长,问其究竟,被拉到了她家附近一个小仓库门口,推开门,平时细声细气的阿姨一曲《青藏高原》正飙到高潮。 老头老太太挨个儿上台表演,两个推销员的保健品宣传穿插其中,一片欢声笑语。 朋友冷着脸告诉我,场上四十几个老人,全认了这两个人当干儿子。抑郁症怎么治疗 这儿子当得可溜了。朋友不常在家,他们三天两头往家钻,给老人揉肩膀按大腿,偶尔带“爹妈们”去庙里烧香,把“开过光”的佛珠套在老人手上念叨“保佑咱爸咱妈身体健康”。 老人被哄得笑眯眯,人感动了,钱包空了,家里的保健品堆成山了。 饶有成就感的老人用干儿子教会的微信给女儿视频“丫头,快回来吃药呀!” 朋友回来看到满屋三无保健品,没病也气出病了。 她想不通啊,小时候教自己别要怪叔叔糖的母亲,如今怎么会上当。 老人也想不通啊,萍水相逢的干儿子都这么贴心,亲生闺女却让人伤心。抑郁症怎么办 我也想不通啊,路边卖假药的骗子,什么时候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父母了? 今年回家,爸妈在追几年前的电视剧《老有所依》,我刷手机的间隙瞄了几眼,有几集也是讲的老人买保健品的事。 剧中有位老太太,曾是单位干部,习惯了管理和指挥别人,为了证明自己退休后“宝刀未老”,入了投资保健品的坑。 那个骗子很懂套路,老人关心房产,他帮着出谋划策;老人节俭,他大清早去超市排队买特价菜。 平日只顾工作的儿女在这对比下确实不够尽责,最后老人被骗,儿女也学会反省。抑郁症的原因 看戏时我们当然明白剧中老人的空虚孤独,但道理太空洞,身为当事人时我们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当个性与独立被过度诠释,当“父母皆祸害”成为流行语,当“孝”字被解读成“给孩子一刀并把他们埋入土里”,无数年轻人的应对方式是逃离。 文青们口中叫嚣的“逃离故乡”,说白了就是逃离有关父辈的生活,那种平淡索然缺乏自由的生活。 好像《立春》里面对故土小镇咬牙切齿的蒋雯丽,说什么都“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有了梦想有了远方,学会清冷学会自视甚高,有时却忽略甚至忘记了来时的方向。 不愿做一眼望到头的工作,父母却认为公务员是世上最好的职业; 不愿过度交际欠人情,父母却教育算好对朋友的每一次付出和回报; 不愿太早关进柴米油盐的围城,父母却变着法跟孩子要自拍去相亲…… 算了算了,根本不懂我,索性远离他。抑郁症的饮食疗法 就算过年团聚,我们也是在父母正看电视的沙发上,自顾自刷着手机里的《春节自救指南》、《致某些讨人厌的亲戚》。 可当父母凑过来试图“懂你”时,我们却习惯皱着眉头把手机移开,有时还埋怨“隐私被侵犯”。 情绪之激昂,仿佛坐在身边的是个阶级敌人。 越亲近的关系,越考验修行,修养高不高,就看与父母如何相处。 年轻人爱拿“都什么时代了”说事,本质目的是在质问父母“你为什么不像我这样做?” 吊诡之处在于,这份质问,与父母对子女的诉求并无差异。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将心比心几个字,谁都会说,谁又会做? 电影《乘风破浪》里有个段子很经典:饰演父亲的彭于晏年轻时给儿子邓超留了箱“宝贝”,长大后的儿子打开父亲的宝贝,发现是一床的BP机。当时全影院的观众都笑了,剧里的主人公却在沉思。 时代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父辈与我们在三观上的差异,真实存在,无法消解。 无所谓谁改变谁,可贵是谁为谁改变。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台节目称大陆超台湾太多”的视频很火,里面市长的论据是“大陆农民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机”。智能机,确实算是年轻人口中“新时代”的象征。身边的老人,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了,有的是儿女淘汰下来的,有的是儿女专门买的。 但这些老人里,几个会用呢?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是卖保健品的骗子教会她妈用手机微信的。 掌握话语权的我们当然能在各种论坛看到对上一辈的控诉,却少有人提醒我们,如何才算尽了为人子女的职责。 “父母”难道真是个只适于空洞抒情,难以真实相处的词汇? 不。 事实上,这两年我回家,并没有遇到段子里的熊父母。医院信息 他们仔细阅读我分享在家族群里的各种链接,我爸还问我怎么papi酱的声音时粗时细;他们有自己的娱乐生活,打打麻将跳跳舞,我妈甚至学会了辣眼美图。 他们认真又笨拙地学习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小心翼翼地不被讨厌着,战战兢兢地离子女近些,再近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