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陆!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 问题建议
小娃子首页 |亲子社区

163

浏览数
2021年9月25日 周六 妞妞成长第3187天
2021-09-26 17:01:22    分类:默认分类  

积极心理学之父:如何教孩子习得乐观?正确看待不合理信念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塞利格曼于1998年创立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生活得快乐、成功、有意义。他力求从积极心理角度,使用精确的测量和各种正向的方法提升个人幸福感,并且将这种理论及方法延展到了家庭教育领域,为广大的家长和儿童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行动指南。著有《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等。


塞利格曼教授到北京讲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孙云晓、孟娜结合采访和他的著作要点,整理出如下访谈录。



Q:塞利格曼教授,您好,“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您能简略为我们概括一下理论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吗?


A:1967年,我在研究动物时发现,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会在笼子里狂奔惊叫。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使其产生无助和绝望情绪。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等。




Q:孩子同样会存在那么多的失败体验,产生习得性无助吗?


A: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弟弟想要模仿姐姐搭积木,但是姐姐的动作太快了,弟弟赶不上她。每一次将积木推倒的过程都会让这个男孩生气,爸爸就试图安慰他。爸爸这样说的:“你做得太棒了,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但是儿子说:“才不是,我做得很差。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爸爸说:“这不是真的,只要你拿定注意,什么事都能做成。让我帮你做吧。我会帮你做一个能够飞到月球的火箭,而且它是属于你的。”儿子说:“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都不会成功。”


这位爸爸在整个过程中犯下了三个错误:第一,爸爸说的每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第二,为了让孩子高兴,他主动帮孩子做了一个现阶段孩子没能力完成的东西。爸爸传达的信息是:当事情发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状况时,你就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为了建立儿子的自信,爸爸反倒教他无助。第三,也是最严重的错误:这位爸爸没有对儿子对失败原因的解释提出反证。儿子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待挫折,他不仅坚信这种悲观的原因,并且用消极的方式应对。而爸爸没有意识到这种伤害。


Q:也就是说,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的重要来源?


A:部分是这样的。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灵防护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巨大而毁灭性的后果。经过研究发现,悲观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老师或教练那里得来的悲观性的批评,征服和无助的经验。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悲观,希望孩子拥有较好的自尊,但是父母经常会混淆一些事实,比如对于自尊的理解。


在与抑郁的成人和儿童一同工作时,我发现抑郁的人有四种问题:行为上被动犹豫且无助;感情上忧愁悲哀;生理上常有饮食、睡眠困扰;认知上觉得生活无意义,自己无价值。这些结果同样可以为普通父母提供借鉴,如果孩子觉得忧伤,那属于自尊中的感觉层面,但是孩子觉得自己无价值,就反映出他与现实世界交往存在的困难。


而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即不要着重缓解情绪。因为刻意缓和心情沮丧,会使得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帮助孩子逃脱失败的感觉,会让孩子更难得到征服感,鼓励廉价的成功,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父母要做的,是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走出无助的情绪,找到快乐。



Q:关于如何教孩子习得乐观,您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吗?


A:关于乐观,认知治疗与美国宾州预防计划均有四项乐观的基本技能。


第一个是在你感觉最难过的时候,要尝试指认出闪过脑海里的那些想法,它们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与行为。这项技能被称为“捕捉思维”


第二个技能是对这些思维进行“评估”,也就是说,要明白自己所说的话产生的想法未必是正确的,并且要搜集证据来证明。


第三个技能是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动思维。


第四个技能是化解灾难性的思维。要正确评估最害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可以有精力来修正问题,而不是处于不真实的恐惧幻想中。家长要拥有乐观的认知技能,并且将这些技能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再传达给孩子


Q:让孩子捕捉自己的自动思维似乎有比较大的困难。为什么要关注跟自己说话的内容呢?


A: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在对话,对他们认识不合理信念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指出“对自己讲话”是完全正常的,并且这有可能说出了自己真正的需要。在孩子觉察了自己的内在对话后,可以让孩子想一件不好的事情,并且让孩子想象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让他假设每件事都发生在他的身上,然后请他将可能对自己所说的话大声说出来。


比如:“你在上学的途中,注意到有一群小孩,对你指指点点。你心里想:______”孩子会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写成一个清单,这样他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感觉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所决定,而是在事后对自己所说的话才使他有了某种心情。他如果觉得生气、悲哀或是害怕,是因为某种思维触发了感觉,一旦他能够找到那个思维,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感觉。


Q: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A:艾伯特·埃利斯与阿伦·贝克共同建立了认知治疗,发展了“ABC模式”,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儿童的乐观习得中。其中,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件,不好的事可以是任何负面的事件,比如假期不愉快,与同学吵架等;C(Consenquence)代表负面事件的后果(负面的感受、行为),即不愉快时立即且自动产生的后果;埃利斯认为B(Belief)代表负面事件发生时内心自动化的悲观想法及对其的解释,对B的不恰当理解才会引发某种特殊的后果。


所以习得乐观的第一个步骤是找出ABC之间的联系,捕捉自己的信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写ABC日记。ABC日记分为三栏:第一栏必须尽量将不好的事描述详尽,记下人物、时间和地点,但不要写原因;第二栏要写想法,记录自己对不好的事情是如何解释的,比如“他认为我很幼稚”“事情总是不会成功”等等,并且利用百分制计分;第三栏写后果这里要写下事后的感觉,或者是对这件事经历过的每一种感觉,同样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感觉越强烈。写下后要检查确定每一种感觉和行为能与你对自己行为所持有的想法有关,并且指出触发这些情绪的特殊信念。


对于孩子也可以使用相对简化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举例。


不好的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了班上很多小朋友来玩。吃完蛋糕后,有一些朋友就开始偷偷地小声讲话,并且不肯告诉我他们在讲些什么。想法:他们这些笨蛋。这是我的生日,他们还在小声说我坏话,我真希望没有请他们来。后果:我对他们十分生气并且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叫他们回家。


可以就这个例子向你的孩子提问:例子中的男孩为什么会生气?如果那些孩子说悄悄话是因为他们有件惊喜礼物给他,那个男孩会怎么想?等等。当孩子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且认识到其中的不同和连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解释风格,并且学会精准反驳不合理信念。


Q:上面提到的过程很具体,其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和解释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对吗?


A:是的。更确切地说,是要教孩子形成良好的解释风格。如果认为教孩子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做这件事”就可以帮他们更好过日子,那就错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风格,但是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者是过渡性的;普遍的——起因会影响很多情况;特殊的——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个人的——起因就是我;非个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当我们相信旅行失败是由于自身的愚蠢所造成的时候,这是人格化的、永久的和消极的解释。这其中最重要的层面是对于永久性的解释。要告诉孩子不是事情发生了就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状况。


Q:在这之后应该怎样做?怎样纠正这些不合理信念呢?


A: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反驳悲观。首先要搜集证据强迫自己考虑两方面的可能性,减轻认知偏差。第二是做出选择,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不是大家只是在轻松地开玩笑而不是攻击我?第三是正确地评估影响。


比如很多悲观者爱想:“万一……”,当这么想的时候,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1)无论发生的几率多小,什么是可能会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2)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有什么方法可改善?(3)可能发生的事中最好的是什么情况?一旦得出三个结果,我们就可以教孩子进行第四步,即将精力投入在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上,解决它就好了。学习冲突也是消解悲观的必须。


Q:在生活中,我们是无法避免他人间的冲突的,尤其是父母可能会当着孩子的面产生冲突,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悲观吧?


A:是的。过多冲突,或是过于毁灭性的冲突对孩子是不利的。研究显示,成人甚至以非语言的方式,对看某一节目有不同意见也会让幼儿感到不快乐。但是冲突经验是学习如何处理冲突所必须的,也就是说,冲突也是需要学习的。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又可以让孩子在这里体会成长。


Q:那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冲突呢?


A:在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家长应该遵守的指南,可以供家长借鉴:

  1、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包括摔东西或是用力地大声关门。  2、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以永久性和普遍性的方式批评你的配偶。例如:“你爸爸这一辈子都会不值一文钱”,“你妈妈是个自私的女巫”。  3、不要对你的配偶持“不理睬政策”而以为孩子不会注意到,孩子会感觉到这种不和谐。  4、不要强迫孩子在父母之间选择喜欢谁。  5、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用正面的字眼表达心情,用坚定自信的方式而不要用侵略性的方式来表达。  6、尽量控制气氛,放慢脚步,花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7、在孩子面前解决冲突并且和好,这样会使孩子了解冲突是爱情中自然的部分,并且是可以解决的。  8、如果在孩子面前批评配偶,请用批评特殊行为的言语而不滥用总括性、个人性的言语。例如:“当你爸爸工作很忙时,他就会这样发脾气。”  9、不要将孩子扯进某些话题。与配偶约好,有些争吵内容不要让孩子知道。
上一篇: 2021年9月26日 周日 妞妞成长第3188天
下一篇: 2021年9月24日 周五 妞妞成长第3186天

用户名: 安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