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陆!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 问题建议
小娃子首页 |亲子社区
我发表的日记
  • 越细碎的食物越补气血
    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西医称为胃肠,中医称为脾胃,而中医的脾胃又不单指胃肠,脾也不是西医的脾脏,中医所描述的脾,和现代医学中的胰腺类似。  几乎每一本育儿书中都会提到:3~4个月之前的婴儿,因消化酶发育不完全,特别是淀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马铃薯、芋头等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的。以前的人们并没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给孩子喝,另外还有母亲缺乳或母乳不足时,都是给孩子喂米汤、面汤等,孩子一样长得好好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并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供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的生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6 08:44:13 | 评论:0 | 阅读:574
  • 舌苔是身体状况的天气预报
    舌苔的变化最能反映每个人当时的身体状况,通过舌苔的不同情况,最能直观地看到身体内的寒、热、虚、实。舌与人体脏腑各器官通过经脉密切相连,当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时,舌上必然会有反映,中医将舌按部位分属五脏:一般以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从舌相应的部位可以看出五脏的病变,而且,根据舌质的颜色、润燥晦暗以及舌的形态、大小也可以判断脏腑的病变程度,如再参照舌苔则会更为全面。  做为身体的保健,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看舌质、舌苔的方法,就能应对自己及家人的常见病了。1.看舌质:  正常的舌质润而淡红色,舌质淡的多数贫血、气血两亏、体内有寒;舌质红的内热大;舌体是正常的颜色,舌尖发红的心火旺;舌边发红的肝火旺;舌边有牙齿印的,说明气虚,脾胃虚弱。2.看舌苔:  舌头上都应有一层淡淡的舌苔。正常情况下应是淡淡的薄白,是湿润的,不滑不燥。  舌苔发白:是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多数都是白苔,就是因为吃寒冷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饮造成的。  舌苔发黑:说明寒重,已严重影响了脾胃功能,消化能力已极差了。  舌苔发黄:几乎所有的中医书中都认为此情况是人体内有…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6 08:43:45 | 评论:0 | 阅读:519
  • 12种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4.看耳朵:  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5…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6 08:43:21 | 评论:0 | 阅读:417
  • 根据各人体质,只要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就绝少生病
    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才能使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阳平衡,不会生病。  1.根据各人体质选择食物  身体内寒气较重、气血两亏的虚弱之人不分季节,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葱、菲菜、生姜等,这样身体才会产热,使机能兴奋、增加活力,血脉畅通。现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凉,又大量使用空调等降温,所以现在的人99%都属寒凉体质。  如果身体内热大,精力旺盛,就不用吃太多温热性质的食物。吃多了会燥热、上火,机能过于亢奋,所以要适当地选用一些寒凉的食物来进行平衡。  2.配合气候变化选择食物  气候的变化说到底就是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高时人要多吃寒凉的食物清热,温度低时要以温热的食物保暖祛寒。现在的夏天,室内多有空调,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燥热已大大减少,可人们犹不满足,仍然贪吃寒凉之物,所以,身体内的寒湿都很重。  冬天气候寒凉,理应多吃温热的食物保暖,可室内又因为大量使用暖气、空调,使空气燥热,于是人们仍是贪喝冷饮,吃西瓜、香蕉等等,这些都是完全不对的。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就是天冷时吃了半个大寒的西瓜,半小时后突发脑中风去世的。  3.…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6 08:42:33 | 评论:0 | 阅读:507
  • 现代人为什么爱上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天气炎热时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也有久病之人的“阴虚火旺”。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  怎样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所以不论什么人,当感觉身体内有热、燥的时候,先按这4点对照一下,就知道这“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了。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都是泻火最好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只是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都…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5 08:58:21 | 评论:0 | 阅读:546
  • 体温降低的后果就是动脉硬化
      保血管就是保命  在种地时,只要浇水、施肥、松土做得足,庄稼就能长得好。人类同庄稼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浇水、施肥就相当于人类的食饮,是生存的基本保证,而松土就相当于体育锻炼和疏通经络,只要两者同心协力,人就不容易生病。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温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庄稼才能生长,一场寒流下来,生长再旺盛的庄稼也会遭殃,再浇水、施肥、松土,庄稼也不会生长,只有等来年春天,万物复苏,种子才会发芽,生长。  人和植物不同的是,植物的自身没有恒定的温度,是大自然的温度决定了植物的生老病死。而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已总结出一套使身体保持在37℃左右的相对恒温的方法。  当天气寒冷,我们通过增添衣服,吃一些能产生高热量的食物,并积极地运动肢体,并运用各种取暖设备;天气炎热,我们就减少衣服,本能地吃一些清凉之物来降低体热,并通过出汗的方式来调节体温,这样就使身体始终保持在不冷不热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类只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温度范围之内,当温度超过37.5℃或低于36℃都属于有病。  各种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第一杀手——心脏病,发病人群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高发季节在冬季,其发病原因…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5 08:57:47 | 评论:0 | 阅读:650
  • 温度决定生死
    气是什么?“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学对气的解释是这样的: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着,中医学以气的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的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元气,又称“原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贯注于心肺之脉,与呼吸及循环密切相关。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中。卫气,有保卫的意思,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活力特别强,流动迅速,运行于皮肤、肌肉、全身内外上下,能护卫肌表,温养脏腑,并调节汗孔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一天看电视,有一个节目是介绍太阳系里各大行星的,里面说:人类生存的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给万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而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因为温度高达400℃以上,水都蒸发了,离太阳较远…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5 08:56:51 | 评论:0 | 阅读:716
  • 补足气血,让每个脏器都吃得饱饱的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上满满一大碗干饭时,干劲就十足,工作就干得好。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也就是给脏器减了饭量,虽然它们都还在运转,但因为没吃饱,就容易疲劳,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一长,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没吃饱(供血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特别想休息,就出现了间歇,心跳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没管它,或者只是给它吃了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并没有改善。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  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量就开始萎缩,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没劲干了,一斤的肉,它只能…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5 08:56:11 | 评论:0 | 阅读:432
  • 现代人为什么爱上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天气炎热时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也有久病之人的“阴虚火旺”。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  怎样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所以不论什么人,当感觉身体内有热、燥的时候,先按这4点对照一下,就知道这“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了。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都是泻火最好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只是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都是热…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4 08:57:10 | 评论:0 | 阅读:451
  • 懂得食物的五味才能保证“后天之本”安全
    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受市场控制的,市面上卖什么大家就吃什么。可现在市面上供应的食物已没了季节、区域之分。生活在内地的人们仍然要经历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要经历从入秋到次年的春天长达半年的寒凉天气,这时再不学点饮食保健常识,不熟悉各类食物的温热寒凉平的属性,在天冷的时候大量误吃寒凉的水果、蔬菜和饮料,不断地在给身体内的脏器降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血液循环越来越慢、脏器功能下降、衰老期提前,血流得越慢,沉淀越多,血管越易淤堵、梗塞,从而导致各种与血管相关的心脑血管病高发。  下面将常见食物的五味分类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谷类饮食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性温: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肉类饮食  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微凉)、酸牛奶、人奶、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
    [阅读全文]
    发表于2010-05-24 08:56:41 | 评论:0 | 阅读: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