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次
今天早上妞妞非常难得地睡到了8点才起床。中午睡觉前吃了用爸比周末熬的有机棒骨汤煮的面,吃得可香了。晚饭时又吃了姥姥做的米饭和炒菜,吃了多半碗,胃口很不错呢。饭后姥姥和妈咪带妞妞去楼下溜达,小家伙儿指着大门非要到马路上去玩,出了门看到院子里的果树又“啊啊”地指着,好像想让我们给摘果子吃,姥姥就哄她说天黑了看不到,这才哼唧着作罢。妞妞后来看到一个2岁的小男孩再骑脚踏车,好奇地追着看不舍得走,姥姥就承诺说过几天也给妞妞买,小家伙儿高兴地“嗯”了一声。回家之后妞妞还是缠着姥姥玩,一会儿又要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动画片。依然是10点半后姥姥才好不容易把她哄睡着。
幼儿“打”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的儿子才一岁十个月,小的时候个性还不错,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常会无缘无故打人。每次他打了人,当我作势要修理他时,他也会学我,并口中念念有词说:“打你喔!”我真不知道要怎么纠正他才好?“打人”是家有一至二岁幼儿的教养难题,有很多父母亲都和您一样,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攻击行为感到讶异与困扰。
孩子在满一岁以后,可以运用移动及抓握的方式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加上模仿力强,很多动作及行为常是照单全收,但是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却只是刚起步的阶段,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常会让我们感觉:闷不吭声的,就做了一堆调皮捣蛋事。
此时的孩子能够独自去接近、碰触令他感到好奇的事物,例如:一个躺在婴儿车里的娃娃,婴儿脸上生动的五官最能吸引他的注意,令他忍不住动手去抓;当他碰到障碍时,会本能的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将障碍物或阻扰者予以驱除,例如:争夺玩具、被别人挡住去路时,这些状况常会引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所以,幼儿的攻击行为并非完全是一种恶意的表现。当幼儿“打”人时,他只是在表达他的看法、发泄他的情绪、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由于没有适当的口语配合,那些肢体语言常会被人曲解成是恶意的。
因此,父母亲在面对孩子的打人动作时,最忌讳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制止,因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模仿”是幼儿最佳的学习理论,尤其是攻击行为常可通过观察模仿而更加强化。
所以在处理幼儿的攻击行为时,首先要试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猜想一下他为什么要去攻击别人,找出原因后,耐心教导他正确的社交技巧。由于孩子的年龄尚小,需要父母实际的示范,单凭口头的说明与遏止是不够的,不妨蹲下来,轻搂著孩子,带他一起到被攻击者的面前,示范与人碰触的正确方式,例如:点头向别人说对不起,以摸手、握手的方式来跟别人打招呼……等等。父母也可以藉机要孩子重复一下这些示意方式,以强化他的印象。
最后,要说明的是,婴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必须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要因为动作可爱而加以接纳,并增强之。对喜欢动手的幼儿,父母亲须随时留心孩子的行动,以抱住、抓住手的方式来化解危机,并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