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次
你那么平凡,凭什么孩子非得完美
高考成绩即将陆续公布,历年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此时兔子妈妈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高考只是人生历程的一个节点,不是人生发展的终点。希望孩子优秀,努力让自己优秀。
最近有一则新闻是,达州一男孩高考后自杀,他在社交网络的遗言里写:考98分被骂、吃饭打嗝被打耳光、夹菜姿势不对被打耳光……他觉得自己已经毁了,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
这个孩子曾经发过两条文字,一条是“我真的要自杀”,还有一条是“如果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算了,我不想重来,我宁愿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新闻当然是真事。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指向家庭教育,而我也想起一句话:以爱之名爱着,却以爱之名伤害。
中国人的血脉亲情之深,是一种细密又抽象的联系。浓重的家庭观念让许多人绑在一起。在一代代中,许多人读书、工作、成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的体面,或者光耀门楣,甚至于把整个家族的荣辱盛衰放在身上。
而许多父母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养你长大,你要活成我满意的样子,你要为我争光才是。
这样的心理预设从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一是把孩子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二是把孩子当作另一个预想中完美的自己看待。
换言之,如果孩子一旦偏离了父母的预期,那么父母很容易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定向。
我记得学生时代,隔壁班的有一名家长是出了名的严厉。每次她只要出现在走廊上,那么她的孩子必定是这次考试不够理想。而她所谓的不够理想,往往是没有达到他的预定目标,全班前五。
其实,那个男生成绩非常好。
他异常懂事,刻苦用功,连活动课也很少到操场上玩耍,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朗读课文,中午吃完饭就做练习题。 他母亲应该是个工人,每次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第二天中午就穿着工服来学校。灰尘铺满了她的脸,她不停地和老师交谈着什么,旁边站着她的儿子,低着头,一副做错事的样子,一副认错的样子。
有一次路过,正好听到她母亲在和老师说,“他这个人真的太不争气了,我天天加班,那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他。”老师一直在劝她,至于说了什么,我也忘记了。
许多天里,我每次见到他,他都紧锁眉头,好像压着千斤重担,正在匍匐前行。 中国的家长很容易犯一个错,就是不承认也不允许孩子的平凡,好像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预期的完美。
而这样的过度期望,更容易出现在一些自己不甘于平凡,又平凡得一塌糊涂的家长身上,他们这一生成功的赌注都下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的成功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期望。
两年前,杭州发生了一件“父亲吊打女儿致死”的事件,男子是一名单位的保安,一个月三千元左右,平时还帮手学校的水电修理,以此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新闻里这样描述,“张师傅和妻子都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对女儿们的学习特别上心。夜里8点多,小莉在家写作业,张师傅正好走过她跟前,发现女儿竟然在抄作业!这让他瞬间火冒三丈:自己和妻子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她却如此不争气”,于是就拖到车棚里殴打。
这是一个极端事件。孩子抄作业固然有错,但惩罚的方式,往往是一个家长心理的体现。越自卑,越凶悍,越凶悍,越极端。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就像允许你自己犯错一样。
你那么平凡,为什么你的孩子非得完美! 是,孩子是你制造的不假,但孩子从生下来之后,我们就不能再成为一个制造者,能工巧匠也未必能制造出一个优秀的作品,扪心自问,你是能工巧匠吗?
当然,他们不是你的作品,从一开始就错了设定。我们的教育本质从来不应该是制造人,而是要完成孩子的一个自我塑造过程。但我们的孩子太累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自我塑造,已经被摔打得麻木。
前些日子,我在我婆婆的农村,又看到了这一幕,女人大哭,孩子跪在她身边,后来,问了什么原因,说是高考考砸了。原本应该能够上600分,结果估分500分都没到。女人哭得像是家里谁丢了性命,一边哭一边说,你考那么差对不对得起我,我千辛万苦把你养大,你还考那么差。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出色……”男孩跪着,低着头。结果没出来,我自然能够想象,如果结果出来了,比预估更加糟糕,可能会是更惨烈的痛哭。
可是,我们不如想想,你没有活成你父母希望的样子,凭什么你的孩子就要活成你希望的样子。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把自己的成功预设在孩子身上。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也要尊重每一个平凡的人。
成功的定义,从来不仅仅是别人眼中的光鲜亮丽,而是你的孩子是不是能够活得有尊严,活得自由,活得快乐,活得对未来充满期望。 接受平凡的生活,允许别人的平凡,接受自己的错误,也允许别人的犯错,不对任何人抱过高的期望,只在自己的路上努力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平淡的流年里,生出自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