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次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第一次知道马东是通过央视的《挑战主持人》节目。
这档节目当时火到什么程度?承德人流医院
几乎每个想通过“说话”走上人生巅峰的年轻人,都想过自己何时才能像《挑战主持人》的选手一样伶牙俐齿。
而最害怕的就是听到马东那句经典的:
“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承德哪家医院做人流
那个年代,电视上大部分主持人以颜值著称,男主持人高大帅气,女主持人美丽端庄。
第一次见到马东这样的主持人,我吓坏了。心想:
这样的颜值也能在央视当主持人,
他肯定有非凡的实力。
猜测果然没错,他以强大的知识储备、卓越的口才,成为真正的主持人中的最佳主持人。
后来,那档节目不做了,马东在大家的视野中仿佛消失了,直到我阴错阳差地参加了《奇葩说》。
当别人推荐我去试镜时,告诉我说,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
他们还说,这节目是马东办的。
我想,这挺符合我的胃口,因为我真的喜欢严肃的辩论。
有沉稳的马东老师在,格调也有了保障。承德都市妇科医院
我也曾问他:
如果推荐一本书,会是什么?
他说:
如果只推荐一本,那就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大多数读者读完此书持有悲观看法,觉得人性要堕落了,不要被娱乐化腐蚀,赶紧去读书。
在马东看来,这是人类自然进化的过程,不必感到悲哀,要顺着人类的天性去寻求最大限度吸引注意力的新方法。
在他眼中,《娱乐至死》讲了人类从印刷文明向电视文明的过渡。
这个时代又迅速跳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也可能是他下定决心从央视平台投身互联网的原因。
毕竟《奇葩说》是首档纯网综艺节目,此前没人敢做,更没人想到可能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马东不仅仅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上转换非常自如,
情绪态度的转换也恰到好处。
有些时候新选手对节目定位把握不准,为了搞笑而搞笑,没有底线,玩笑会开得非常重口味。
虽然没有get 到笑点,其他选手为了配合节目效果也会笑一下。马东则会适时插话,将节目拉入正轨。
每次节目开始,马东会非常high地花式念广告。
节目行将结束,双方辩论胶着时,他会加入讨论,从议长身份变成议员,从一个非常新的角度以辩手的身份去分析辩题。
比如讲到“丑闻主角就活该被万人虐吗”,所有人的主题几乎都是围绕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从道德层面进行讨论。
马东一上来就拔高了这个议题,他引申说,丑闻还包括科学家盗用论文、政客做出不恰当行为等。
万人虐只是大家呼吁正义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不一定证明群众是正确的或者反对的声音是有效的。
至少应该有一个空间允许大家发出反对的声音,而不是片面地掩盖。
而一个没有任何人敢反对的世界,要比一个被万人虐的世界更可怕,更让人身陷恐惧。
从一个诙谐的角色,承德人流医院哪家好
瞬间转化为看到更深层次问题的人。
这转变的尺度,
他早已了然于心,
更知道何时自己该以另外的方式和角色出现。
06
真正的转化力,是在不要在意他人目光和在意他人感受之间找到平衡。
归根结底是“情商”二字。
人生有三大自由:
时间自由、财务自由、角色自由。承德专业妇科医院
无疑,马东更重视第三种自由。
人只能活一次,
尽量多体会一些角色,
会增强心中的幸福感。
从一个著名相声演员之子,到海归,到各大电视台当家主持,再到导演;
毅然离开最权威的平台,来到上升期的视频网站,做出现象级的网络节目,然后选择创业……
马东总在求变,
他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一成不变。
但他也不是如大家所说,彻底失去了节操。他显然不因为离开权威平台,就放开自己。
他只是看透了事物的本质,
选择了最优的解决方式。
他深知:
一个人在不同的舞台上,
应该表现出最优的一面。
如此多的“转型”次数,实际上是沿着一条直线,不断跳跃摸高。
每一次对于内容形式的全新探索,都让他的事业路径向上多出一段段的新高度,而最高点还没有到达。
局限于自己的小舞台,
就无法跨界到真正的世界中心。
我们不站在世界之外,
也不总是站在同一条街边。
而是站在路中央,观望着这个时代,
并时刻准备着投入其中的人。
02
2014 年10 月,我走进《奇葩说》海选的面试室。
马东穿着苏格兰裙坐在那里,搭配黑色的皮鞋,紧绷着的白色丝袜勾勒出腿部肌肉的线条。
强大的违和感让我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说出“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的严肃的人画上等号。
第一期录制,更是被他的重口味吓坏了,各种没节操没底线的笑话满天飞。
打起广告更是脑洞大开,什么比喻都能想得出来。
当节目嘉宾“hold 住姐”谢依霖在舞台上拿出情趣用品时,全体惊呆,只有他淡定地拿起来,举重若轻地讲解如何使用。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无法理解:
马东老师怎么变成这样了?承德妇科医院
原来他是这样一个老师。
马东的一生是一部不断变换舞台,
并在每一个新舞台上,
迅速找到角色定位的传奇史。
父亲是相声大师马季,出生在如此显赫的曲艺世家,他从小不乏压力。
有一次在节目中,他说自己从小被欺负,别的同学会被拉到墙角揍一顿。
而他会被拉到墙角,同学恶狠狠地说:
“你,给我说段相声。”
讲这话时,他笑得云淡风轻。
03
在父亲光环下长大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反叛精神,他并没有选择子承父业进入相声圈。
18 岁高中时选择去澳大利亚读计算机专业,27 岁毅然回国就读电影学院。
马东其实是个海归,虽然很难把他的脸和“海归”这个洋气的词联系在一起。
回国后,在朋友的建议下,马东开始做语言类节目主持人,在湖南等地电视台工作。
后来,成为央视的当家主持,还担任过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导演。
一般半路出家的主持人如果有这样的成绩,会觉得已经是人生赢家,没有必要再转换身份。
马东看重的是在不断转换中的生活状态。
“我原来在中央电视台,在那个山上爬爬,爬到一个高度,这种时候我是不是还要上到这个山顶。
只有把那个山爬到过云彩了,才发现说,那边还有山。”
2013 年,他离开央视,成为爱奇艺的内容总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盘活了爱奇艺的视频战略布局。
招牌的《奇葩说》、负责引进的现象级韩剧、《心理罪》等自制剧强势刷屏。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他永远都是一个“活泼、快乐的90 后”。
04
在爱奇艺工作两年多之后,他又选择了转型,成立了米未传媒,拿到20 亿融资。
2015 年,我请马东去北京的某新疆饭馆吃饭。
没订到包间,我试探地问他能否坐在外面,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他自己开车过来,衣着朴素,讲的话也很有深度,并不像节目里那么大的尺度。
我当时也纳闷:
“马东老师您还是这么正常,我本以为离开央视后,您就彻底放开了。
您是怎么做到在不同的舞台上一下子就能转变自如的?”
马东笑了笑,旋即说:
“哪有什么放得开,放不开。不过是在不同的舞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罢了。
就好像你在马路上开车,当你开在限速为60 公里的路上,开60 公里就好;在限速120 公里的路上,如果还开60 公里,那就傻了。”
这番话对我帮助很大。
在第一季《奇葩说》里,我总找不到那种恰如其分的娱乐感。
在大家都放松的时候,我尝试去严肃,显得很装。大家都在严肃的时候,我又想搞笑,显得很傻。
马东用这个比喻,大概是因为他在做搞笑节目的同时,还在做赛车类节目《巅峰拍档Top Gear》的主持。
他的创作风格就是要特立独行,按他的话说:
“就是要炸,可以做出自己的内容,并不需要跟风模仿。”
追随者,永不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