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次
留学生的友谊,往往从吃开始。
“哎,中国超市最近有一种越南的牛肉干很好吃,像国内的。” “是吗?那一起去啊。”
或者更简单直接。康复案例
“你吃辣吗?”“我超爱吃辣,可是这里找不到好的辣酱啊!”
两人便瞬间成为知己。我和磊哥的友谊,也是这样莫名其妙开始的。
同是天涯一吃客,相逢何必曾相识。年轻的我们就这样在异国他乡,为吃一口来自故国的味道,做傻事,犯错误,寻找着、开垦着,坚守着、创造着。
我们曾经带着各自故乡山河和各自历史的味道,因为吃走到一起来,几乎在异国重组了一个日趋精细的中国社会。而我们又好像毫不知情,莫名其妙地,像食物汇聚后香气消散于空气一样,带着彼此相遇的味道,悄悄分离。
剪头发的磊哥和虾酱肉权威专家
即便天涯羁旅,许多人却还固守着国内传统。每每年关将近,留学生中便有了两股“异动”:一是备办年货的买卖;二是理发的交易。
在法国,最简单的理发都要二十欧元起,对囊中羞涩的留学生来说,实在过于昂贵。于是腊月开始,留学生中那些学戏剧电影,有舞美造型经验的人便愈发抢手。一次理发五欧、十欧,既为同学提供方便,又能改善生活。
磊哥就是一个“技多不压身”的留学生。他拍过电影,又读着博士,理发更是分文不取,只求美食一顿。
磊哥的理发手艺,起初也仅限于男生。自备剪刀推子,上门服务,理个小平头,便能饱食一顿。包子、大盘鸡、红烧羊肉,加上美酒几杯便结成友谊。两个月后,又是同一批固定客户,给他大盘鸡,包子,红烧羊肉。
久而久之,磊哥的声名便传到了周围小城镇的留学生群里。于是,磊哥开始背着工具,跋山涉水,跨市跨省地进行着自己的理发事业。每次回来,都容光焕发,脸也似乎又胖了一圈。
“喂,磊哥,我这边两个人头,腊月二十三有空吗?”那天,我也拿起了电话。
“二十三晚上可以。”磊哥用沉实缓慢的声音回答着,最后不忘加一句,“菜要好。”失眠吃什么食物
这一天,我早已提前准备了家乡特色菜“虾酱肉”。制作虾酱肉,首先得用选上好的,略肥的五花肉,将它切成大方块,煮至七成熟,这时,肉块会略微卷起,稍稍膨胀,泛出一层白光。然后,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或老抽,在肉上切些横竖花纹,放入锅中油炸——再次出锅,肉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渗入热油中,而肉皮却金灿灿的,泛着又小又酥的泡泡。
肥肉黄白透亮,瘦肉粉白诱人。切片,拌上咸香的虾籽酱和炒面混合成的汁液,整齐地码好放进瓷碗中,再加上葱姜蒜和干辣椒。然后用盐水和面,擀出一片圆形面片,封住碗口,最后上锅蒸。虾酱肉的制作,对留学在外,工具缺乏的我来说,算是一项和理发一样费时费力的大工程。
磊哥进门的时候,虾酱肉的瓷碗刚刚放入热水中开蒸。
报纸中间撕开一个孔,套在我肩膀上,磊哥便开始了工作。失眠的症状
“剪短一点就好。”我对他说。
磊哥下剪缓慢,好像边剪边思索着什么高深的东西。我旁边的师妹忍不住问:“磊哥,你到底给女生剪过头发没有啊?”
“在国内拍电影时女生的头发都是我剪,在这里你们是第一批。”
师妹瞪大眼睛,紧紧盯住磊哥的剪子,生怕他哪里出错。
炉灶上的虾酱肉这时已经开始散发出诱人的肉与虾籽混合的香气。
“好香啊!”他忍不住叹道。
“磊哥,好好剪,待会儿有好吃的!”师妹既是威逼又是利诱。没多久,磊哥就把我的齐胸长发剪得齐肩了。
揭开瓷碗时,一座圆润饱满、散发着香气的焦黄色肉山。(作者供图)剪着剪着,虾酱肉的味道随着白色的蒸汽已然在我十二平米的小屋里弥散开来。味道进入每个人的鼻孔,挑动着大脑神经负责吃的那部分,或许这又奇迹般地连接着人类的创造力,只见平时慢斯条理的磊哥突然激动起来,“有了!”他叫道,“你这个脸型,其实最适合创意发型。左边头发齐耳,右边及肩。你看怎么样?”
一片肉香中,磊哥已然艺术家附体。
而肉香入脑的我,大脑中负责判断力的部分也迟钝了,竟跟着附和道:“好!剪!”失眠多梦的原因
一片蒸汽中,磊哥的剪刀飞快动起来,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我和师妹的理发大业。镜中的我,果然从齐胸长发变成了左右不齐的短发,而师妹则抵制了肉香的洗脑,仅仅剪短了一寸便罢。
当虾酱肉最终出锅,倒扣在瓷盘上,揭开瓷碗时,一座圆润饱满、散发着香气的焦黄色肉山,覆盖在如同草原落雪后,山峦起伏的面饼上,混着虾酱的肉汁在肉山边缘汩汩流出,磊哥不由得惊叫起来。他激动地抓起我的相机,好像拍电影一样变换角度。“这样拍更诱人。你看,肉上面一闪一闪的!”
我瞥了一眼,照片中的虾酱肉,果然像从美颜相机中走出,氤氲在一片神秘诱人的雾气里。
那天的虾酱肉,我几乎一口都没吃。因为磊哥一直埋着头在虾酱肉前,一筷子连着一筷子,好像一只饥饿的老虎。
此后以后,磊哥开始对自制肉食有了兴趣。我最后一次和他通话,他正坐在前往南法的火车上,手里端着自己刚煮好的一块肉。
他早上起来不久,就开始练习卤肉技艺,一边练习,一边预订一周后去南法旅游的火车票。可订完却发现,自己竟然完全弄错了日期,他订的火车,一个小时后就会出发,且不能退票。于是磊哥毅然端起卤肉,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这块肉,是他当日乘火车的唯一行李。
十几天后,他离开了法国,前往美国游学。没过几日,我便收到一张照片,上面一枚热气腾腾的东坡肘子,之下署文:“此肉可与姐的扣肉相媲美!”
肘子卖相好,同样一闪一闪亮晶晶,大概磊哥把自己的“理发换美食”的事业拓展到了美国。失眠症的危害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磊哥,也没有听过关于磊哥吃肉做肉的一切故事。只是几日后突然在路上遇见一个发型和我相似的中国女孩——左边长发齐耳,右边及肩,彼此都有些惊讶。
“你好!”我朝她叫一声,她也好奇地看着我。
“你这头发……你认识磊哥吧?”
“嗯嗯,是他剪的!”那边拼命地点起了头,竟有些莫名的激动,好像在他乡遇见了故知。
有笋吃的春天,很幸福
星期六早上,老许像往常一样去家乐福,看那里有没有新鲜猪头出售。
老许,物理学博士。刚来法国,身上带着的唯一电器就是电饭煲。法国插座是两个小圆孔,他电饭煲的三向插头自然不能用。可老许一点儿也不急,拆开电饭煲,稍作改装,不一会儿,电饭煲摇身一变换上了法国插头。没过多久,香喷喷的大米饭也煮好了,老许一面吃饭,一面笑道:“这简单,初中物理!将来回国,再把它变回去。”
令老许的大名真正传开的,还是猪头肉。失眠怎么办
猪头肉,在这个吃货满盈,擅长食用猪脚和牛脸的国度并不陌生。超市的肉柜角落时常会有,极其便宜,用保鲜膜包在塑料泡沫的大箱子里,劈成两半,猪头眼睛禁闭,鲜血淋漓。
对于我们这些小打小闹着做饭的留学生来说,猪头肉绝对算得上是硬菜。首先,解剖就是一个大问题。至今我也不知道刚来法国的老许是如何在自己一米见方的灶台上,用菜刀将硕大的猪头劈成块,再放进自己的小锅里烹煮的,那一定是和凶杀现场一样的血腥刺激。
“老许,一个大猪头,血淋淋的,你不怕吗?”同行的女留学生问他。
体形文弱,带副眼镜的老许眯眼笑道:“这有什么怕的,我们老家,杀年猪你见过么?好热闹的!猪头肉好吃啊! ”
一来二去,总在一起吃饭,我们也渐渐熟了。老许好客,见人来到家里,总会从柜子里拿出在酒展上免费获得的高脚杯,再从纸盒里掏出自家种植的碧螺春沏上。
老许家种的茶,和带着商标的高脚杯竟然莫名相配。
然后,老许便开始掏心掏肺地讲他家乡的故事,那是浙江临安山野里的神奇传说:大片的竹林,一山连着另一山。竹林里的冬笋憨实,春笋新茂,一不小心会碰到和竹叶一样青碧的毒蛇,或是密林里来回游荡的野猪。那里有咸肉、草鸡、山核桃。咸菜的叶子碧绿,炒肉可算作人间美味。
我们就这样从野猪说到笋干,蘑菇说到火腿,一道菜说到另一道菜。身在异国他乡,精神上似乎也得到了些许安慰。说到兴奋处,老许总是拍着桌子,口沫横飞:“姐,将来你一定要到我老家去!我老家的东西好吃啊!”
后来,我常常憧憬回国之后,能去深山老林的老许家待上个把年月。
春天的一个傍晚,老许神神秘秘地叫我去他家吃饭。还未进门,就从楼道里闻到一股异香从他家方向飘来。
冲进门,只见老许宿舍的炉灶上小锅浓汤沸然,锅里的几团瘦肉旁,竟围着和他手指一样粗细,筷子一样长短的黄色植物。
“春笋!”我几乎是惊叫出来,“哪来的春笋?”
在这里,中国超市的笋都是密封制品——冬笋装在铁罐里,软了,糯了,呆呆的一团,春笋则真空包装,一打开,一股处理笋特有的臭味扑面而来。然而老许这里,竟然有新鲜的春笋。
老许也不回答。
吃完晚饭,天色还亮,老许同我出门散步。学校的围墙边是一米宽的土壤,里面种着月季和紫藤,沿围墙走下去,一直延续到学校后门。老许蹲下来,掏出手机照亮了竹林,我一眼就瞅见林子深处的枯叶中,赫然冒着一只只紫色的、尖尖的春笋。
“老许,这里有笋!”我再一次惊叫起来。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钻进林子,挖出了一棵春笋,有上臂那么长,青紫色的笋衣紧紧包裹着,根部露出鲜嫩的、渗出汁水的黄白色断茎。
那天散步回去,我们手里的春笋已有五六根,老许坐在桌前,从笋头处熟练得一拧一转,顷刻间,笋衣便一层层剥落,露出黄白玉一般的笋心。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在笋头上一拧,笋衣尖利的边缘却差一点划伤了手指。老许见我手笨,就不厌其烦地教我剥笋的窍门:“我在家里都干这些啊——挖笋,剥笋。这简单。”老许又是笑眯眯的。
这个春天,我因为有了竹笋吃,而感到相当幸福。
春雨一下,老许就站在学校宿舍阳台上,望着远处嘀咕着,“明天笋又会长出来……但吃笋也就这么几天喽,过些日子笋就老了,变成竹竿喽。”说这话的时候,老许目光百丈穿楼,穿过一座座现代建筑,一眼就望到了学校那头的竹林——那是自家田里的事情。
这个春天的末尾,老许带着我,采了最后一次笋。有些地方竹笋密布,易于进入,他却告诉我,这里绝对不能动,因为动的话会影响来年竹子的长势。有些地方很难进入,他像一个老农民一样,钻进去,好不容易采到一根,起身擦一把头上的汗水:“这个地方竹林太密,必需挖笋,而且今后园丁必须砍掉一些竹子,否则来年竹子都要枯萎。”
老家有竹林的他紧守着来自家乡的挖笋规矩,也教给了我这个吃货最宝贵的来自故国的乡土经验 :“不时不食,顺势而食,尊重自然,节制采摘,绝不竭泽而渔。”
我一时有些恍惚,不知这片两米多宽土壤上长出的竹林,究竟来自哪片国土。在法国,竹子是观赏植物,是东方禅意的象征。而在老许的宇宙里,这片竹林里寄居着他无限的乡愁。
这个春天,我因为有了竹笋吃,而感到相当幸福。(作者供图)夏天来了,一个傍晚,老许又神秘地约我去他家附近的公园。走着走着,看见一丛又一丛茂密低矮的植物,他像见到了故乡的亲人一样扑过去,双手摩挲着叶片:“看,竹子!”
“有竹笋吗?”我条件反射地问他。那竹子太密,竹竿比筷子都细,如果有笋的话,想来也无法食用。
老许大叫:“这是包粽子的竹子啊!”
那年端午节,我在法国第一次吃到新鲜竹叶包的粽子,老许把一片竹叶熟练一折,装上糯米和酱肉,为了照顾我的北方口味,有些塞入了红豆。粽子依旧在他的小汤锅里煮了一锅,玲珑秀气,二十八个,一口一个。
粽子的美味几乎支撑了我的整个夏天。我第一次在法国清晰分明地感受到,中国山川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节奏。
夏末,老许又叫我去他家。一进门,就见他的桌子上,团着一只硕大的灰黄色的刺球。
“老许,你要吃刺猬?”
老许狡黠地眨眨眼睛,突然从手里变出一些黄白相间的金银花来,“刺猬是路过学校花园时抓到的,你没见过吧?给你看看,吓吓你,一会儿我就去原地放生。金银花好,晾干了可以泡茶!”
他把金银花塞给我,抱起了团成球状的刺猬,好像抱着一团白云。这个场景至今仍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这一刻老许的宿舍已然消失,我们身后漫山遍野的竹林散发着清香,竹林里竹叶飞过 ,野猪哼哼飞跑,这是老许的家乡。
老许离开法国的时候,给我留下一口锅,三个盘子。他曾经用那口锅煮过猪头肉,竹笋炖肉和粽子。那些盘子是此前的中国留学生几经转赠,落到老许手上的。瓷器的边缘围着一片片浅黄和粉红的精巧碎花,是来自法国瓷都十九世纪末的制品。从一个吃货转移到另一个吃货,我郑重地从老许那里接过了盘子和锅,好像继承了他的衣钵。
从此,那片法国公园学校内隐秘竹林笋的故事,便完全地交给了我。
在此后的春夏交替中,我也会默默学着老许百丈穿楼的目光,在窗口想念学校花园里正在嗖嗖成长的春笋、竹叶,想念那只没有被吃掉的小刺猬,或许它至今仍在盛放的紫藤树下,悄悄地觅食,默默地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