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表的日记
- 如何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有怕的孩子会变得怕的东西越来越多,之后可能会变得胆小怕事,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不怕。 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孩子小时候妈妈从来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怕哪个小动物。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为了不吓着孩子,就硬是忍下来,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孩子去看那个小动物时,妈妈可以去做别的事,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孩子长大些后才知道妈妈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孩子了。 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 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
- 宝宝认生了,怎么办?
婴儿从四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有的婴儿更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父母对这样严重认生的孩子总是头痛:“没出息,怎么见不得人”。 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有在母亲或家人身旁才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 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的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孩子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相互交谈和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独立能力得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认生是孩子…
- 如此心机的老婆,不难教出一个优秀的女儿(转载)
[转] 如此心机的老婆,不难教出一个优秀的女儿 一、饮水机事件 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很快她给烫到了,并记住了这是危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去触摸。顺便我告诉她我们阻止她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危险的,所以要记住,大人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别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其实他们会听明白。好吧,应该是女孩明白得早一点,男孩会晚一点。 二、插座事件 女儿快两岁时,对墙上的插座孔很感兴趣,于是我拿来了她的录音机,告诉她墙上的孔里有电,是录音机需要的,插插头的时候需要拿着后面的塑料部分,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两片金属是会死的,而且手湿的时候插插座也是会死的。女儿对死还是很敬畏的,虽然未必明白具体会怎样,但总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
- 对孩子进行早教包含哪些内容呢?
早期教育是指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通常指0~6岁),利用大脑半球急剧增长、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潜能,使之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1、训练感觉器官 2、发展交往能力。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
- 宝宝看电视到底好还是不好?
0—3岁,婴幼儿接触的主要媒介是电视。婴儿出生1个半月到2个月左右,对电视的反应非常热乎,尽管不明白所看内容,但是一旦大人让他坐在电视机前,他会非常安静地一直盯着电视看。 7—8个月,他们初步懂得欣赏,会主动注意电视画面。1岁左右的宝宝看到有趣的画面会笑,或者手舞足蹈。1岁半左右的幼儿已能自己开关电视。2岁幼儿对电视有了连续注意。到3岁时,他们可以辨认电视中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对某些电视画面如动物、花卉、卡通片等表现出较稳定的兴趣。 的确,在现代家庭中,电视已经成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当妈妈们没有时间应付缠人的孩子时,通常也会打开电视机,让孩子在嘈杂纷乱的电视广告和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中安静下来。究竟该不该让0-3岁的儿童看电视?电视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正方论坛:看电视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A。电视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获得期,电视发音标准,音乐动听,画面生动,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去模仿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B。看电视开发儿童大脑。婴幼儿看电视也会试图认…
- 宝宝吃手时家长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婴儿几乎都要经过一段对手指特别感兴趣的阶段,他们喜欢把手放在嘴里吸吮,不少家长认为这样是不卫生的,有可能形成习惯。那么,专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研究发现,孩子吃手是阶段性发育的结果,和孩子的喜怒、运动一样自然。 当孩子刚刚出生时,他的四肢动作还是无意识的,两三个月以后,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上肢运动逐渐有了目的性,但他此时还不知道抓玩具,因而会把手自由地放在口中。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一个飞跃,这表明他的上肢神经支配已经比较成熟。 再过一两个月,由于孩子已经具备了伸手拿玩具的能力,他会把眼前见到的玩具等抓在手里,并准确无误地放入嘴里品尝。这种品尝行为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可以通过嘴的感觉,分辨出玩具与手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有意识地触摸周围的一切,这样对大脑的发育、肢体肌肉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吃手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但当孩子吃手时,家长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孩子的手与玩具的卫生。家长要勤为孩子洗手,把玩具进行消毒处理,使孩子吃得“卫生”,避免传染病。 2、防止异物伤害孩子。孩子能够…
- 海归孩子惧怕中国式教育的原因
如今许多海归们在中国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教育,除了各类费用极高之外,更感困惑的是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如今幼儿教育是一个很热的行业,很多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这显示出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被日益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焦虑的父母,他们为类似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骗局所困扰,陷入一种不安和急切之中,于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大干快上”,从而引发了与孩子的对立与分歧。 当下的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似乎产生一种对抗:孩子要快乐、要玩耍、要轻松;而父母要孩子多学习、做作业、很听话。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循循善诱的对孩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啊,为了将来,你不能玩耍,快去写作业!”,而孩子一定是很难受的请求“让我再玩一会吧!我好想多玩玩啊!”。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不免的感到痛心,多么纯真的孩子啊!又是多么残忍的父母啊!你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游戏的天性呢?要知道,孩子玩耍的天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都蕴藏于游戏之中,这种宝贵的能力稍纵即逝,很快他就不会…
- 注意婴儿智力的八次“飞跃”
第一次在第5周左右时,机体器官迅速成熟,所有感官都开始工作。例如,他开始在哭的时候流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作出明显的反应。 第二次在第8周左右时,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原来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而是由活动的具体的东西组成。这种眼花缭乱的变化,让他感到恐惧。不过,要是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里,同母亲保持亲密的接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消除恐惧感的出现。 第三次在第12周左右时,婴儿发现了动作,还认识了某些活动的过程。于是,他过去呆板的动作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证实自己拥有的“本领”,他发出了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且不断地试图跟母亲或其他人“交谈”。 第四次在第19周时,婴儿懂得抓东西,会转动或翻动可以拿到的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送。 第五次在第26周时,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一下按钮就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同时,他已懂得:某件东西可以放在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
- 新生儿吐奶严重怎么回事
新生儿吐奶严重怎么回事 新生儿吐奶严重怎么回事呢?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宝宝的吐奶现象是很普遍的,爸爸妈妈们要知道自己宝宝吐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知道什么原因是有危险的,什么原因是不用担心的。一般宝宝吐奶的原因有: 一、生理原因 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就会使得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宝宝的胃有两个“大门”,贲门和幽门。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 宝宝的幽门一般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由于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是很容易被食物“破门而出”的。 以上的生理原因导致宝宝吐奶成为正常现象。只有等到他长大一点后,胃才会垂向下、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才会渐渐增强,才不会吐奶。 二、病理原因 1、感冒:由于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2、…
- 赢在终点线:别让父母的观念害了孩子
文章摘自《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今天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爱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的“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而浑然不觉。 本书分别从“父母的观念”、“父母的行为”、“学习的误区”等几个方面对父母错误的爱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与阐述,给为人父母者指出了正确的、卓有成效的“行动措施”。父母只有真正重视它们,改正自己不恰当的“爱的方式”,才能避免把孩子推入“陷阱”之中。 有多少的父母、孩子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断所累、所害?有多少父母武断地在家庭成员中实行所谓的“平等”,让家庭“一团和气”?有多少父母认可“再苦不能苦孩子”、“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少父母“重智轻德”,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能圆父母未圆的梦? 起跑线——别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迷惑 如果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那么在起跑线时是否领先是不重…
- 母爱可改变宝宝性格和心理
母爱可改变宝宝性格和心理 英国科学家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方式能决定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母亲的爱抚能永久改变婴儿的基因活动,并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因此,给婴儿多些亲吻、拥抱,将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每个宝宝都是一朵独特的小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芳香。我们常常会发现,宝宝和宝宝真的不一样,轻声哭、开心笑、天真的发呆、无忧无虑的撒欢……而性格,就像七彩的花,缤纷绽放。 性格,也会慢慢“长大” 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半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并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成长道路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外要因素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性格,从婴儿开始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似乎有些宝宝…
- 宝宝奶具怎样消毒?
奶具消毒 首先是清洗,喂完奶就应马上将奶瓶及奶嘴清洗干净,不要等到消毒前再全部一起清洗,因为此时奶垢已经沉积,不易彻底清除。清洗时,可先以热水涮过,冲掉残余油脂,如果要使用洗洁精,须选择由天然植物性成分所制成的。 用大奶瓶刷擦时,要洗奶瓶内部,完全洗掉奶垢,并仔细刷洗瓶口螺纹处。奶嘴和奶嘴座须拆开,分别以小奶瓶刷清洗,特别注意奶嘴吸孔处有无奶垢沉积。所有的喂奶用具在使用前都要消毒,即使是新的也不例外。如果在24小时之内没有使用,就必须重新消毒。消毒好的用具,应以夹子拿取。 煮沸消毒:准备一个不锈钢煮锅,里面注满清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盖所有已经清洗过的喂奶用具。让奶瓶、瓶盖装满水,完全没有空气,这样就不会向上浮起。玻璃奶瓶要与冷水一起煮沸,等水滚之后5分钟再放入奶嘴、瓶盖等塑料制品,盖上锅盖再煮5分钟后关火,放至稍凉再以夹子取出奶嘴,瓶盖套回奶瓶上备用。若是塑料奶瓶,则等水沸之后,再与奶嘴、奶盖一起放入消毒,要注意安全,以免烫伤。 蒸气消毒法:使用插电式蒸气锅消毒奶瓶、奶嘴,快速又方便,须遵照厂方指示操作。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功能、品牌的蒸气锅,可多加比较选择。 奶水温度:哺乳…